讲座信息

讲座信息

当前位置 :  首页 > 讲座信息

政社学院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陈成文教授之“‘弱有所扶’,看新时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专题报告顺利举行

来源 : 政社学院     作者 : 政社学院     时间 : 2018-04-14

2018年4月14日上午9时,政治与社会(公共管理)学院在21号楼502室举行了政社学院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陈成文教授作为此次活动的嘉宾,带来了“‘弱有所扶’,看新时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的相关专题报告。我院徐小明副院长、龚上华教授等老师,研究生同学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陈教授作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内知名社会学研究专家、江西财经大学博导,在其讲话中引经据典,深刻剖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现状。

讲座伊始,陈教授从“民生建设目标”入手,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理论基础上,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增加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等两项内容。其中,“弱有所扶”民生目标的提出,更是体现了党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彰显了党对“问题导向”治国方略的战略谋划,凸显了党对社会建设“短板”问题的正确决断,具有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战略意义。


随后,陈教授将“新时代‘弱有所扶’”从传统与当代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他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所谓“弱者”主要是指“鳏寡孤独废疾”,是社会中最底层的人群,并通过《礼记·礼运》对此解释。而对于“社会弱者”,陈教授认为他们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也将其从不同维度概括出五种类型:经济型弱者(经济收入维度),社会型弱者(社会地位维度),生理型弱者(体制维度)心理型弱者(精神维度),文化型弱者(能力与机会维度)。此外,关于“扶贫”中的“扶”,陈教授也有自己的理解:一是帮助、援助,主要有赖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安置等制度;二是扶持、关爱,主要有赖于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制度。


陈教授在探讨“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有关话题时,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向我们表达了“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贵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句话的重要性及深刻含义。除此之外,陈教授还将其扩充为:以增强公平性为目标、兜牢“弱有所扶”的底线;以实现共享性为目标,织实“弱有所扶”的密网;以可持续性为目标,健全“弱有所扶”的机制。进一步阐释了深刻内涵。

讲座过后,老师与同学们热切沟通、踊跃发言,思维的碰撞产生巨大火花,使在场师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与升华。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活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顺利落下帷幕。感谢陈成文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内容,也让我们期待下一次更好的遇见。祝愿政社学院在未来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祝愿政社学子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所长,锐意进取!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225

投稿信箱:hsdxwzx@163.com   传真:0571-28865144

浙ICP备06031343号   版权所有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公管学院

公管青年

公管学院

公管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