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以生命引领生命,以专业塑造未来——我院社会工作走进贵州关索中学
自今年暑假起,我院社会工作专业与杭州滴水公益合作,将社会工作专业两名优秀学子派驻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作为驻校社工专门协助学校在学生德育、心理关怀、公益慈善资源落实等方面开展工作,为莘莘学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开学初,走进关索中学的学生活动室,朗朗的笑声经久不息,学生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不大的空间里充满着欢声笑语,社会工作专业15级学生杨梦玲和郭欣带领七年级新生开展趣味活动,让彼此陌生的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打破桎梏,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并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关索中学七年级学生梁文娟说:“社工姐姐特别好相处,她们组织开展的活动让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通过活动让我们同学之间很快就熟悉起来,大家相处都很融洽。”
关索中学共有在校学生11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占比达到三分之一,而驻校社工主要是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他们为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资助,如学业困境、人际关系困境、家庭生活困境等,通过与家长、学校和社区的互动,促进学生成长。对于驻校社工,杨梦玲这样理解:“驻校社工注重培养学生的‘抗逆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我们主要通过个案服务、小组活动等研究方法,参与媒体报道,进行社会倡导,让社会更多地了解社会工作、宣传学校社会工作。‘以生命引领生命’的精神,不仅给了学生一个光明的未来,也为驻校社工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
一直以来,我院社会工作专业秉持“以专业塑造未来”的理念,从学科到实践对学校社会工作领域予以重视和发展。
驻校社工郭欣、杨梦玲(图左2、左3)与关索中学学生课间游戏
驻校社工郭欣、杨梦玲在关索中学工作
政社学院驻校社工活动一览表
类别 | 序号 | 服务名称 | 时间、地点 | 服务内容 | 服务目的 | 作用 |
基 础 类
| 1 | 社工宣传活动 | 开学初 | 班级宣讲,介绍社工相关的理念,互动游戏 | 让学生了解社工,提高对社工的认识 | 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
2 | 社工助理服务团队 | 宣讲完成后进行招募 | 协助驻校社工开展工作 | 提高学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 | 锻炼学生,提高驻校社工工作效率 | |
3 | 社工服务公众号运营
| 不定期 | 记录并介绍社工每一次开展的活动,其中包括活动纪实、活动分享、现场照片以及社工相关知识简介;同时,还有附上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与服务主体相关的方法和经验的介绍。 | 向老师和同学介绍社工的服务情况 | 有助于学校师生清晰认识社工一周的工作开展情况,更好的总结经验 | |
通 信 类 | 4 | 社工信箱 | 贯穿服务始终 | 社工信箱针对那些有问题困扰,但又不好意思当面求助的学生,鼓励他们以书信的方式告诉社工,社工也会以回信的方式给与他们一些解决的策略,同时社工视情况发展个案。 | 以回信方式提供个别化服务,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 帮助那些有问题但又羞于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有助于社工改进服务 |
5 | 结对通信 | 贯穿服务始终 | 与大学生一对一通信、班级结对 | 增长学生的知识,了解大学生活 | 开拓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 |
6 | 心理信 | 贯穿服务始终 | 与海豚热线结对通信 | 以书信陪伴的方式,回应学生的情感诉求 |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 | |
个 案 类 | 7 | 个案辅导、咨询服务 | 贯穿服务始终 | 一对一谈话 | 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 根据具体情况对待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
团 体 活 动 类 | 8 | 小组活动 | 1. 社交技能提高小组 2. 压力管理小组 3. 自信提升小组 | 参见小组活动方案 | 以小组工作的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 把问题比较集中的学生分组进行干预,提高效率 |
9 | 班级团队建设 | 不定期 | 团队游戏、互动分享 | 让学生感受团体的力量,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加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 |
电 影 艺 术 类 | 10 | 社工约你看电影 | 利用阶梯教室,每周放映一部电影 | 挑选适合中学生看的电影,鼓励学生写观后感 |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播正能量 | 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放松学生的心情 |
德 育 类 | 12 | 社工课堂 | 时间,主题不定 | 讲解心理学知识及相应的主题常识 | 普及学生心理知识及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 |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
13 | 和谐宿舍 | 不定期 | 宿舍走访,与学生谈心 | 倾听学生烦恼,及时发现学生问题 | 建立融洽的舍友关系,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 | |
社 会 实 践 类 | 14 | 社会实践活动 | 不定期 | 社会参观及参与公益服务 | 了解社会,与社会建立联系,提高社会服务的参与度 | 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