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带徒丨第4组:梦想小镇之行
编者按: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优秀的教师以其卓越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德行操守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新生来讲尤其明显。2018年,我院在制定新生始业教育计划时,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新生始业教育进行了深度融合,实行教授带徒制。共有19名教授参与到教授带徒制中,形成19个小组,在导师的带领下,小组开展实地考察、读书交流、学习论文写作等多样活动。
教授带徒制组别:第4组
导师:卢福营教授
组长:叶凡婧
本科生小组成员:林晨怡、费丹艳、支周颖、周孙卿、叶凡婧、李俊杰
仓前粮仓传达余杭人的奋斗精神
10月28日下午,卢福营教授带领小组成员对仓前梦想小镇进行实地考察。首先卢教授以“仓前何为”为导言,带领组员们参观了仓前粮仓。仓前(四无)粮仓陈列馆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节约粮食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粉墙青瓦马头墙,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跃然浮现在眼前。陈列馆主要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老一辈余杭粮食人创建全国首批“无虫”粮仓和“四无”粮仓的光辉历史,集粮仓文化、粮油文化和粮食廉政文化于一体。同时,陈列馆里的各种模型更是以有趣的方式向大家普及了粮仓的基本类型以及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卢教授充当着导游的身份,将仓前粮仓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耐心地与组员们讲解着粮仓的创新尝试与辉煌成就,这正是一代代余杭人创业创新、百折不挠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剪影吧!
互联网村发扬现代化创新活力
参观完仓前粮仓,小组来到了互联网村。这里的建筑风格与粮仓的荒地和明清风格截然不同。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屹立两侧,让人真切感受到勇立潮头的激情与活力。这里是浙江特色小镇的先行示范点,是类似于产业孵化基地的存在,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完善的平台与环境,也为创业的年轻人们提供了梦想起航的地方,就像那肥沃富庶的土壤,孕育着崭新的生命,契合着时代呼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
商业街体现特色商业模式
最后组员们来到了梦想小镇的商业街,这与大家心目中传统概念的小镇着实存在着差距,它打破了社区封闭式的环境,造就了居住与商业结合的新模式。沿河而行是古朴的建筑与传统的工艺,是优美的环境与静谧的氛围,池塘、小荷、喷泉、幽花,真可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商业街两边体现的是繁华的现代化特色,美食小吃林立,人群熙熙攘攘,喧嚣声络绎不绝,狭窄的街道车辆来来往往。内外两处商业模式各具特色,内处静,但胜在美,外处杂,但胜在繁。
而让大家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卢教授从街道一块村委会的标牌中衍生出了关于梦想小镇的管辖、人员管理等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也让组员们真实的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也可以无限扩大的魅力。
满载而归分享心得体会
林晨怡同学:对于大一的我而言,梦想小镇的印象仅停留在美景与美食,只知其是一个较为典型与成功的特色小镇。但经过实地考察与导师讲解后,我发现这里交织着传统与现代,凝集着梦想与智慧,交杂着纷乱与安宁,一街一人皆可为社会问题的研究对象。
费丹艳同学:梦想小镇之商业模式各具特色,有失必有得,内处静,但胜在美;外处杂,但胜在繁。我想正是这阴阳协调之美,才造就了梦想小镇这独一无二的景观特色吧!
支周颖同学:之前我对梦想小镇地浅薄印象在教授的讲解与指引下改变了。我们参观了四无粮仓以及章太炎故居,教授引经据典的讲解和一些偏僻小故事令我收获颇多。此次考察既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库,又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无疑是一次令人愉快的活动。
叶凡婧同学:通过此次实地考察,我不仅了解了梦想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的建设理念,更深切感受到了小镇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格局与独特人文风情。小镇从一个封闭的地域逐渐演变为一个开放性的社区,从原本的不为人知、冷清寂寥到现在的逐渐繁荣与喧哗热闹,这不正印证了时代正处在不断发展与前进的轨迹上吗?诚然,在此次考察中,我们也发现了小镇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日后更深入、细致的考察与研究。
李俊杰同学:四无粮仓深厚的历史文化深深地震撼着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随后参观的高端科技中心和章太炎故居,它们浓郁的古居气息和现代科技形成鲜明对比。卢老师幽默的话语实则意味深长,从与老师短短几句话的交谈中就能感受到他的博学多识和认真负责。非常开心和荣幸能与卢老师一起考察作业,最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感谢卢老师!
周孙卿同学:一下午的小镇考察之旅,于我,仿佛开辟了新的天地。不曾想,小镇里竟“藏着”一个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无粮仓陈列馆”。在陈列馆里,我们了解到粮仓的历史和各色的农耕工具,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如何解决温饱问题。粮仓之行,让我懂得,粮食对于每个年代的重要性,因而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浪费,而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