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讲座信息

当前位置 :  首页 > 讲座信息

【教授解惑】个人成长和国家责任

来源 : 公管学院     作者 : 公管学院     时间 : 2019-12-12

12月11日下午,我院教授张超进行了以“个人成长和国家责任”为主题的讲座,从个人问题引导到社会价值问题,以鲜活生动的语言、例子引发了同学们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层思考,引导同学们积极提升自我、奉献社会。我院全体大一学子积极参加。


图片1


亲切提问,引发思考

张超教授一开始就向同学们提出了四个现象和问题:“大学是否是‘象牙塔’?”“当代大学生是否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当代人的焦虑:‘附近’的消失与集体性的自我,缺乏自在自为的探索和追寻。”“你认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是什么?”让同学们在交流分享中,受益匪浅。


图片2


公益之价值

接着张超教授讲述了两个人和他们的社会公益。一是邱哲和她的“焕新乐园”。“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让更多的人和我们在一起。”这是邱哲所践行的公益项目的设计与传播理念,“焕新乐园”给孩子从环境到心灵的关爱,项目的三大核心板块包括改善焕新环境、陪伴焕心成长、合作唤醒发展。

二是“邓飞和他的‘免费午餐’”。邓飞是免费午餐的发起人,杭州开岭公益基地的负责人,有着做公益的系统思维。通过微博、天猫、微信等搭建了一个人人可参与的平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接受多方监督。正如许小年所说“让人在一个事的任何环节里都有利可图”,在这里张超教授解释道,在“免费午餐”中,有人取得自身的价值感,有人提升幸福感,有人解决了午餐等等。

从这两个例子中,张超教授总结出用公益改变社会,不仅需要坚定的理念,同时也需正确、多样的方法。


图片3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紧接着,张超教授开启了第三模块“个人与社会”。他举了三本书为例。第一,是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句话“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第二,是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中的一句话“个人的心灵和自我是在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第三,是《大学·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提出,做一个完整的人是“身、心、灵”的全人健康。还总结了万卷书与万里路即“知行合一”。


图片4


我们应该怎么做?

最后,张超教授引导出了“大学阶段的自我实现”。他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像海草一样随波逐流、泯然众人,还是发出你的光和热,去照亮方寸世界?然后教授引导我们自己思考,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教授给出了结论:自助助人、促进美好。


图片5


教授的一席话,令同学们醍醐灌顶,给刚踏入大学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图片6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坚守个人

成就国家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225

投稿信箱:hsdxwzx@163.com   传真:0571-28865144

浙ICP备06031343号   版权所有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公管学院

公管青年

公管学院

公管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