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莹光心语 | 2020/07/17 “你们是今夏最美的风景”——杭州支教日记
Day 5 支教接近尾声,孩子们的笑脸却没有停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莹光”的奇妙之旅
一、今日课程
1、民俗文化
2、书法教学
3、《将进酒(节选)》、《行路难》诗歌朗诵
4、《感恩的心》、《听我说谢谢你》手语教学
5、《青春修炼手册》、《哆来咪》歌曲教学
“我来自缙云,你们谁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呢?!”
“让我想一想从哪几方面介绍……”
二、支教心语
陈斯雅:
时间过得真的好快,转眼间,这次杭州的支教活动就要接近尾声了,马上就要跟这些小同学说再见了。
今天是我上的最后一节课。因为这是一个民族学校,里面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所以最后一堂课我以“说说我的家乡吧”为主题,在介绍了我的家乡-缙云之后,我请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讲一讲自己的民族。在开始上课之前,我提前跟同学们说了这节课会抽每一个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民族家乡。我以为同学们会不想分享,但学生的反应超出我的预料,他们都对此表示很感兴趣,有几个小朋友当听到介绍自己的民族时眼睛都亮了,嘴角上扬,积极地向我和身边的同学们介绍,也许这就是民族自信吧,每个人谈到自己的民族,谈到自己的国家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豪。
在同学们的交流环节,我请每一个同学都起来介绍,从他们的话语中,我知道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从小就跟父母来到杭州学习的,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会回老家,所以对自己民族的了解不够深入,只知道一些皮毛。有个来自彝族的小姑娘,在我抽到她介绍的时候,她笑着,亮着眼睛,从桌底下抽出一本笔记本,将笔记本上记的内容向大家分享,她的这个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后来我了解到本子上记录的有关彝族的内容都是女孩子的父母跟她讲的,因为早早地就随着父母来杭州,对自己民族的一些传统习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少之甚少,她只能从自己的父母那了解到更多的东西,她本子上记录的密密麻麻的笔记让我看出了她的认真,更看出了她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以及她的自豪之情。有一个来自布依族的小姑娘,她向大家着重介绍了布依族的民族服饰,还提到很多服饰都是妈妈做的,我问她:“那你会做衣服吗?”她笑了笑,说自己只会一点点,想学但是做衣服还是很难的,而且现在做衣服的越来越少了。确实,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现在人们对一些东西不太重视,就像这个布依族服饰文化,只有老一辈的人在做着这门手艺,慢慢地,知道这个的人少了。其实,“传承”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进步的重要一环。
在这节课里,我和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有关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少数民族在文化上有其独特性,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一词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内在的力量。
刘珈男:
转眼间已经是支教的第五天了,我们早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能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后更像是朋友,还了解到和班里好几个小同学都是老乡,感觉更加亲近了。
我的音乐课给一班的小朋友们准备的是一首英文歌,相对于二班的中文歌来说难度可能会相对大一些,结束一班的第一次音乐课的时候我有些不知所措,课上甚至还听到有小朋友给我说:“感觉不是在上音乐课,是在上英语课。”课后我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可能是我选歌选难了点,又或是音乐课被我上的太无趣了,于是课后又准备了一份中文版的,想着给他们降降难度学中文版的好了。出乎我意料的是,昨天第二次课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很开心地跑过来给我说:“老师我昨天回去听了几遍我全都学会了!”我转头问了问其他小朋友,大家都表示学会了,面带微笑、眼睛带光地看着我,坚定地告诉我,那一瞬间真的很感动。今天课前小朋友们还在我备课的文件夹里看到了这首歌的中文歌词,说到:“还好是唱英文版,中文版太奇怪了。”那分钟真的很开心。其实教他们唱英文歌的初衷就是可以把英语课和音乐课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学音乐的同时能锻炼英语口语。
最后一天的两节课,为了能有更好地演出效果,在原本唱歌的基础上加了一些动作和互动进去,小朋友们也是十分配合,很认真地在学每一个动作,就这样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两首歌。我一直认为音乐课就是一门娱乐性的课程,所以我更希望音乐课是能让他们放松大脑的一门课,不用摄入过多的知识。课后的自省后发现音乐课还应该更有趣一些,也许这样更能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还应该多关注不爱动嘴的小朋友,并要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开口唱出来。
今天是最后一天给小朋友们上课了,明天将要离开这个地方了,记住了他们每个人的笑脸,但最遗憾的是这一个星期来还是没能记住小朋友们的名字。希望明天的汇报演出小朋友们能有好的表现,也希望他们越来越自信,希望他们的未来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