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微课展示 | 千年遗梦今朝践,此间青年当自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千年遗梦今朝践,此间青年当自强”为主题开展微课展示活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坚定文化自信。以下是课程主要讲解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林欣,以下我将带大家领略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课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讲授。
有没有那么一种力量,绵延千年,至今不绝?那是中华文化。有没有那么一种思想,移山填海,翱翔九天?那是中国梦。有没有那么一种信念,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朝着中国梦的方向奔向远方。中华文化孕育中华气魄,华夏大地上,夸父敢逐旭日,精卫敢填沧海,中华民族对于理想的世界有超人的想象力: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那是中国的富强之梦。
《礼记》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中国的民主之梦。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管子·牧民》铺展了中国对文明的期待。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篇》描摹了中国对和谐的追求。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那是《荀子·天论》中对自由的愿景。
中华文化孕育着平等,所以《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倡导“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中华文化涵养着公正,所以《韩非子·有度》中韩子崇尚“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诡使》寄寓了中华文化对法治的需求。
中国文化是爱国的文化,是《离骚》中屈原长歌当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中国文化也是敬业的文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口号代代相传。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诚信之于中华文化,在苏轼的《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中可见一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一《论语》名句,更是道尽了中国的友善品质。
中华之梦,说不尽,道不完,仅从习近平总书记所用之典,便可窥见千般奇思,万种豪情。
中华一梦,虽经千年,历久弥新。古来文章,纵蒙纤尘,掠影今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赋予中国梦,以崭新的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法成形于中共十八大,但其内涵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蛰伏千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追寻提供了指引。中华文化孕育的中国梦,延续着中华民族那江山百代而不易的追求。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笔,不妨以小康为例,一探其前世今生。从《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到《礼记》中“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再到明成祖朱棣所言的“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古代“小康”或有明确的标准,或虚指一种社会状态,但均指向富强的目标。
视线聚焦现代,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新时代,我们由“奔小康”拓展到全面建成小康,不同的历史阶段,小康有着不同价值标准,但都有着相同基本遵循,那就是兴国强国的中国梦。
洋洋洒洒终经年,兢兢业业看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孕育着新的文化,那么,在新时代,中国梦又有怎么样的内涵与要求呢?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新时代为中国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一语,道出文化化人之用。一定的时代孕育一定的文化,其孕育的文化,又滋养一代人。
周礼其华,郁郁文哉,熏陶出孔子的克己复礼,周游列国;
大唐盛世,开放包容,挥洒出李白的仗剑行侠,斗酒百篇;
江南灵秀,莺啼婉转,辗转出柳永的多情伤别,晓风残月;
五四风云,国难当头,锻造出书生的大声疾呼,勇敢抗争;
长征白雪,漫漫前路,砥砺出红军的坚忍不拔,百折不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增添了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新时代的要求,继往开来,催人奋进。中国梦的实践,是历史以来的奋斗,更是当下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兴国强国的民族复兴之路上,吾侪青年,奋勇争先。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大学生用实践证明,青年一代,并未“垮掉”。
一张福字一片心,一笔丹青诉衷情。每日测量体温后当作封条贴在门上的福字是浙江00后大学生谢绎的赤子之心。测量体温,帮助居民采买生活用品,他身着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楼道,行走在街巷,送福到万家。
“国家人民有难时,我们要学会站出来!我想,这就是学医的初心!”杭师大钱江学院护理专业18级学生扎克热亚振辞慷慨,毅然投身基层疫情防控,将真知付诸实行。防护服难掩青年生涩,西风烈不寒青年热情。本一颗爱心,温言传播预防知识;涌一腔热血,肩负水箱消毒八方。
扶贫应扶智,智力支持,吾辈来担。
风吹稻香,田间阡陌,但为君故,面土朝天。近年来,浙江余杭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返乡大学生,田间地头不再是农民的专场。收割机、插秧机、喷药无人机逐渐出现在水田之上,汤柏青作为返乡大学生的一分子,以行动证明,书生意气亦可纵横田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航线上,后浪朝着中国梦的方向奔涌向前。
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外方代表时曾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我们循着旧梦走来,携着千年文明,既知来处不凡,更应自信自强。郁郁文华五千年,泱泱华夏一梦传,昨宵遗梦今朝践,新时代里著新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承接地脉,牵引未来。身为中华儿女,理应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愧青史,不负丹心!
以上就是课程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