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活动

“良渚·良助”之行丨加油,公管人!启程,新良渚人!

来源 : 公管学院     作者 : 公管学院     时间 : 2020-12-01

2020年11月29日下午,在团委书记王凤栖老师的带领下,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赛楠、喻佳珑、周璇、费丹艳、张雅萍、蔡欣濛、蔡佳希、肖悦八名同学赴往杭州市良渚文化村,开启了“良渚·良助”之行。


微信图片_20201224143135


微信图片_20201224143139


在茶话会上,良渚文化村社区公益基金会赵艳华老师以“良渚·良助”为引,以“我们是谁?”“我们做了什么?”“未来发展方向?”等主题切入,为我们呈现了良渚文化村的硬件配备等基础设施和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微信图片_20201224143142


根据赵老师的介绍,目前,良渚文化村社区公益基金会资助项目已经在文化传播、志愿者组织、重大公益关切及慈善、社会企业培植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志愿者体系,且实现了良好的运营发展。


微信图片_20201224143144


随后,良渚文化村社区徐一峰书记在参观中为我们介绍了“郡北邻居,带您回家”的北约行动、“舞态良渚、圣地起舞”的申遗迎检,带我们领略了良渚政府、村民、开发商共同为着打破隔阂壁垒,培养信任土壤的社区治理与基层民生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带我们感受了既关注生活又着眼世界的多元良渚。


微信图片_20201224143147


最后,徐一峰书记、赵艳华老师、益合老师、倪志华老师与我们共同展望了良渚公益事业的未来,并寄予了我们与良渚达成“老中青三代”续力接力的愿景。

心得感悟:

走访社区基金会,通过赵老师和理事长的介绍,了解到很多目前良渚文化村社区基金会目前正在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我也有幸能够感受到其中一个志愿者活动的实践过程。这个采访主题由赵老师告知,是村民(家长)对于学校校服回收再利用的意见,感觉十分有意思。在小朋友们采访的准备会议上,带领孩子们的志愿者小姐姐运用引导的方式不断让小朋友进行采访问题的补充和提出,小朋友们活跃发言,跟着志愿者姐姐的思路不断进行延伸。这样热闹有有序的志愿者活动,让我瞬间有了想要参与的冲动!同时良渚文化村的社区营造方式(小区的进一步修缮)让我们对目前我们所学的社区营造和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技巧方法有了实践的样板……总而言之,今天的实地走访参观了解,让我对这个社区环境的营造充满了兴趣,非常希望能够进一步接触,了解甚至是着手参与,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

                                           ——周璇

图片公益是什么,是爱的传递与回应,是利他又利己的过程,是小而伟大的奉献;但是,公益只不过是一群人一颗心,一步一脚印,做着一件事,一件长久无悔的事。

  今天的良渚之行,公益合作之旅的启航,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天时、地利、人和,老中青的结合,实是爱的接力棒,由爱而生念,因爱而结缘,化爱而成果。优秀社工人,十佳公管人,这不得可劲地冲呐!

 ——喻佳珑

 杭师大学子与良渚文化村社区公益基金会撞了个满怀。我们之间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

生机勃勃。00后们与3岁的基金会都是那么的年轻,未来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在这一场邂逅中,相信充满朝气的我们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抱负不凡。基金会的愿景是打造一个理想生活的地方,社工的愿景是打造一个理想生活的社会,直到社会不需要社工这一职业的状态。社区本就是社会的缩影,社区工作也是社工的三大方法之一,身为准社工的人儿也有一样的理想抱负。

脚踏实地。基金会成立短短几年,已有许多不凡的成就。活动不仅横扫老、中、青各代,而且攻克的问题,例如停车难、地铁到村落的最后三公里、文明养宠等等,都是民心所向,真正地为民服务。手握理论知识的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勾勒出社区更好美好的样子。

你们的志愿者,来喽~

——张雅萍

良渚,良渚。第一次对良渚的印象是什么呢?我只知道这是一片有着千年文化的土地,是祖先哺育后代的摇篮,它古老又遥远。良渚,良助。再遇良渚,接触到的是一群心存善念、心怀志愿的人,良与善的种子在这片土地播散开来。小小社区浓缩的是大服务、大志愿。停车公约、文明养狗、跑团志愿等一个个全新的名词逐渐向我展开了良渚文化村的画卷。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时下大火的游戏《江南百景图》,村民们在“小城市里”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知府大人”——也就是良渚文化村的一批批志愿者们努力建设着村民的家园。今天与良渚的相遇再次燃起了我的志愿服务之心,我也愿意做文化村的一员在这白墙黛瓦之间留下我的痕迹。  

         ——蔡佳希

良渚之美,或许在于穿越时空的陈迹,或许在于古典情韵的建筑,但此次良渚文化村之行,却为我展示了另一面——邻里生活的温情。良渚还是一处祥和安宁的小天地,这里既有归家的安心,也有生活于斯的幸福和乐。践行社区自治,以邻里互助、社群活动、交流访学等活动为载体,让每个“家人”绽放更丰沛的活力,实现生活服务的品质提升,这既是《村民公约》的守则,也是每一个良渚人的愿景。于良渚,始于美丽建筑,感于温暖服务,衷于美好生活!

——费丹艳

今天我们一行人有幸一同前往杭州市良渚文化村社区服务中心,并与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各位老师进行了一番交流与讨论。短暂的交流,却收获满满。这个由20位良渚文化村村民与南都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组织,以让社区生活更美好为使命,以一个理想生活的地方为愿景,呵护良善、传承文明、共建社区、共享幸福,让我十分敬佩。无论是北归行动、文明养宠、跑团净山、村民友邻会等活动,还是舞态良渚、大手牵小手村娃在行动等项目,它们无一不是由良渚深厚的文化底蕴发端,以爱的多元形式反哺良渚,让偌大的良渚文化村充满了家的感觉,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

——徐赛楠

据现有考证,中华文明最早的起源地——良渚。1936年,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人在整理破碎陶片时,想到了有关线索,发现了那被岁月所掩埋的历史,一下将中华文明的时间轴拉回了5300多年前……今天有幸和优秀同辈还有老师去到了这个文化底蕴优厚的“仙境”,感受良渚文化村的独特魅力。良渚文化村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多元和创新,不论是他社区中心的运营方式亦或是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都使人耳目一新。这种和普通社群大有不同的新鲜“空气和血液”,让人印象深刻留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肖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225

投稿信箱:hsdxwzx@163.com   传真:0571-28865144

浙ICP备06031343号   版权所有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公管学院

公管青年

公管学院

公管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