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教授励学丨第12组:你有困境,我自有“治理之道”
11月19日,沈费伟老师与导师制第十二小组进行了第一次读书分享会。分享会伊始,沈老师先关心了同学们的学习近况,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心得,为同学们指点迷津。
同时,沈老师点出了阅读专业书籍的重要性,又进一步指出了同学们现阶段读书困难的原因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读书方法。大学期间应该当多读名著,一是要搞懂书中的观点,二是要灵活运用书中的观点。同学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这些经典著作是怎样的引人入胜。
以《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这本书为例,沈老师向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它的作者之后,带同学们对其梳理了整本书的行文思路。
(一)公共池塘资源
在深入研究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公共池塘资源。在书中,作者介绍的公共池塘资源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其一是公共性,人人都可进入。其二是有边界,它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公共资源想象成一种无主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池塘中的水,谁都可以去取水,但池塘中的水一旦为谁所取得,水就成了私人拥有,私人享用的物品。故称公共池塘资源。
(二)自主治理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利用公共池塘资源?在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中,出现了三个难题。一是没有有效的约束、管理,以及导致资源枯竭的“公地悲剧”;二是个人与集体因目标不同而采取的行动也不同,涉及到的是信息不对称下的选择问题,人们称之为“囚徒困境”;三是人们的自律问题,即存在“搭便车”的消极想法。针对这三个关键的问题,奥斯特罗姆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三)论证思路
在论证中,作者先对治理的“唯一”方案,即利维坦和私有化两种途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继而探寻自主治理方案的可能性,并根据自主治理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普遍性的理论,即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八项原则”。之后通过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森林的公共池塘资源,以及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灌溉系统等等实际案例,来验证自己的理论。进而对理论进行完善。总体是理论—实践—理论的论证思路。
同学的思考与感想:
今天下午召开的读书会我们交流的是奥斯特罗姆教授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一书,沈费伟老师给我们梳理了一遍本书的主要内容,由此出发,老师还讲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除此之外,他还为我们如何拥有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通过这次读书会,我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多读书的重要性,此外,将知识与实践接轨更是重中之重。加油,希望以后成为一位有真正文化的师大学生!
——姜奕馨
本次读书分享会上,沈老师着重给我们介绍了如何更好的进行大学学习以及如何阅读专业名著。并以《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一书为例,帮助我们梳理了该书的主要框架,为我们更好理解书中的内容打下基础。通过本次的读书分享会,我对大学如何进行更高效率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更加认识到阅读专业书籍的重要性,为自身专业学习明确方向。
——熊虹
大学应当怎样学习?沈费伟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这场读书会,关于读书,关于学习,关于成长。通过沈老师推荐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我对专业书籍有了初步的概念,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沉浸在知识中的感觉。大学生应该有多样化的大学生活,而读书能够使我们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愿今后多多读书,开阔眼界。见过世界辽阔,再去评判好坏,一路坚定向前,才能不负期待!
——赵润轩
本次的读书会讨论令我如坐春风。奥斯特罗姆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她的著作必然对我们大有裨益,但在现在的我看来这本书极其深奥。老师先前就猜到了这点,但依然大力推荐,并细致地为我们梳理了我们难以理解的原因。从中,我明白了东西方思维与文化的差异,并初步了解了克服的方式。同时,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不仅懂得了如何去理解深奥的著作,阅读真正的好书,同时我也从中明白了作为本科生阅读著作的目标。我也将在未来的阅读中时时刻刻思考书中反映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陈宣铭
这次的读书会使我受益匪浅。沈老师寥寥几句话便提纲挈领,帮助我们厘清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的思路和脉络,并且不时抛出几个问题,询问我们的思考。此外,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之所以感到困惑的三个缘由。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如何读书——对于一本经济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等的专著,要弄清楚作者的观点,并能贯通融会,在掌握其观点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希望我以后能以此来要求自己,来读书与学习。
——曾晟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书,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在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下,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