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喜报丨我院王光银教授负责的大型口述史项目圆满收官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杭州对口支援西藏25周年。在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组和杭州市委党史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由公共管理学院王光银教授负责的“雪域雄鹰——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故事集”项目圆满收官。
项目组成员对每位援藏干部的采访工作及文章内容得到了杭州市委领导、援藏干部的高度肯定与一致好评,充分体现了杭州师范大学“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校训,展现了项目成员尽心尽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和工作作风。
我院新闻中心也有幸采访了参与项目的部分成员。他们分别是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郭莹莹(项目组长)、金烑烗(综合编辑)、蔡欣濛(核心成员)、王子越(核心成员)以及来自文化与创意学院的英成玉(核心成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走进“雪域雄鹰——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故事集”项目。
不知你是否听过“扎西德勒”这个词汇?扎西德勒是藏语词汇,表示“欢迎、祝福吉祥”的意思。“雪域雄鹰——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故事集”将鱼米之乡与雪域高原相隔3800公里的深情向我们全面展示,回顾和宣传了杭州市援藏干部“舍小顾大、忠诚为国”的家国情怀,弘扬他们在雪域高原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
当问到他们参加这个项目的原因时,他们纷纷表达了对王光银教授的感谢,感谢他的信任与赏识。随后组长郭莹莹也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项目:25年来,杭州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人才、资金优势,千方百计为那曲人民谋幸福,援助资金逐年大幅度增长,逐步形成了产业援藏、项目援藏、智力援藏、民生援藏、“三交”援藏与干部人才援藏相结合的机制,先后选派九批 601 名优秀干部人才赴那曲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为此,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组、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研究决定,启动“口述援藏故事”这一项目。通过援藏干部口述故事的形式,大力宣传杭州对口援藏工作25年来所取得成就和感人故事。
越是宏大的时代,越需要个体去讲述。项目组成员们为了向我们展示援藏干部最真实的一面,记述每一批援藏干部最真实的经历,不辞辛劳,采访、拍摄、写文章,再进行审核,不断修改、润色,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综合编辑金烑烗这样为我们介绍他的工作:“每篇稿子的初稿我都会进行润色,之后发给王老师,而王老师看过后也会与我讨论,我就再次修改。就这样来来回回,每篇文章起码需要三次修改。”他精益求精,只为写出最完美的文章。其他成员们同样也是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尽己所能,完成项目中的每一项工作。这才有了“雪域雄鹰——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故事集”项目的圆满收官。
再次回首,当问到小组成员最受哪位援藏干部的触动。他们说道:“听完这些援藏干部们的经历,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支援西藏的魄力。不惧雪域高原环境的恶劣,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对人民的热爱。他们的事迹应该被我们铭记。”西藏那曲是西藏的“北大门”,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的美誉。也正是一批批援藏干部们的奉献,当地人民的奋斗,现如今的那曲变得越来越繁荣了。对口援藏机制的建立,凝聚着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深情厚谊。在西藏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往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项目圆满收官,成员们也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各自的感受。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王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万事宜早不宜迟”。这对于我们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周易有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奋发向上,就是团结,每个人都需要尽心尽力。同时,通过对每篇稿子的仔细阅读,我深入了解了援藏干部们三年的援藏历程,也真正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
因为我是项目的综合编辑,所以每位援藏干部的稿子我都仔细看过。比如说现任浙江文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军同志当时给杭州日报写信希望杭州人民献出爱心帮助那曲人民建设希望小学的事迹;现任杭州交投公司董事长章舜年同志当时在那曲碰到的一位洛桑老人,他在农奴时期曾因为抓了一把羊群过冬的饲料甘草而被奴隶主砍下五个指头,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了自己的草场,这样的今昔对比,我当时读到的时候感到十分辛酸;现任杭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的王越剑同志,他当时帮助了一位唇腭裂患者梅朵小姑娘,帮助她做了手术,当他援藏期满即将返杭时,他们俩有这样一段对话:“梅朵,我能不能抱你一下?”梅朵不好意思地笑了,羞涩但坚定地张开双臂,当王越剑同志抱起她的时候,她说“王叔叔,你还来看我吗?”王越剑同志点点头,肯定地说:“会的,这是咱俩的约定。”当时我看到这里,就感到十分地感动。还有很多事情,不能一一列举,夸张一点,看了他们的文章,我都有种想去援藏的冲动。
——金烑烗
从“浙”里来,到“那”里去;作为采访者,我倾听着杭州援藏干部在自己的第二故乡中与藏民们同呼吸的经历和共命运的故事。他们把党和政府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的政策与决心传递到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从“浙”里来,不止到“那”里去;作为记录者,我真切地体悟到党员干部从实实在在的接触与交往中发觉当地人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的使命。因为情系千里的奔赴,援建祖国边疆的“星星之火”将形成燎原之势。
“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项目经历了五个月的共同努力,而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恩”。感谢王老师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鼓励,感谢徐老师为我们每一位同学的采访提纲把关助力,感谢孔局长能够忙里抽闲接受采访,感谢我们的综合编辑为我的文字润色添彩。
我采访的是下城区促进局局长孔奇,但在拟写采访提纲的时候,我就陷入了忐忑和焦虑。因为除去孔局长在援藏座谈会上的发言外,我通过微信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多个渠道都没有搜索到任何一篇关于孔局长援藏的报道,这让我在拟写采访提纲的时候非常恐慌,同时也对孔局长的低调产生了好奇。但在我采访孔局长的过程中,他用他平缓的语气说出他在那片雪域高原上的故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低调,而是孔局长早已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融入到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内心深处。在备受感动之余,我还为自己能够成为孔局长在雪域高原的故事的第一个记录者而感到荣幸。
——蔡欣濛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项目,能让我有机会成为记录者,倾听这一段历史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虽然杭州和西藏那曲相距3800公里,但是白色哈达连接的杭藏情谊深厚且定会长久。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一批批援藏干部和人才走进那曲,甚至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就藏区事业的发展,挥洒出别样的风采。援藏干部所展现出来的“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援藏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同时,在建党100年之际,我们也要积极响应号召,关注边疆地区的发展,我相信未来那曲也将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采访过程中,其实每一位援藏干部都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经历,最令我触动的是第八批援藏人才张方林医生所讲述的他在援藏时的故事。张医生在筛查先天性疾病的过程中,遇到了4岁的藏族小女孩德吉白措和她的家人,德吉和她的姐姐均患有先天性关节疾病,需要通过治疗才能有效避免残疾。因为那曲医疗条件的限制,不能开展关节手术和矫形治疗,张医生就通过多方联系和协调,让小姑娘来到杭州接受治疗。其实,在援藏期间,张医生最牵挂的是他的女儿。刚刚上幼儿园的小家伙体质较弱,经常生病,有次发烧咳嗽持续了近两个月,每周都要去医院一到两次。张医生的爱人怕他担心,从来没有提起。但是女儿的医保卡捆绑着他的手机号,所以每次就诊他都会知道。但为了不让爱人知道他心中的担忧,他们就这样互相隐瞒着。“舍小家”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幸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张方林医生是那曲“格桑梅朵”的守护者,他的努力与付出能让更多孩子能像格桑花一样幸福美好。
——王子越
援藏干部姜军同志在回忆援藏经历的最后对我们说,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我们深受鼓舞。那曲地区的生活条件并不优渥,那里的很多孩子们也大都没有读书的条件。生在江浙沪地区的孩子们是非常幸运的,身在福地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
——英成玉
我们的全体成员都是花了苦功夫、真感情去写作,才有这样高质量的作品。因此,感谢项目组的全体成员!感谢王光银老师高超的对外协调能力和面对变化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感谢徐敏老师的精心指导,每一个故事都是在她的一遍一遍的审核与指导中完成!感谢摄像陈老师的支持,也感谢大家扎实的写作功底和精益求精的负责态度!加入这个高水平团队真的收获很多,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组长郭莹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援藏干部选择了支援西藏,他们自愿为祖国和人民而战,让自己的热爱汇成祖国大江大河的溪流,也正是经过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努力,西藏那曲也越来越繁荣。“雪域雄鹰——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故事集”项目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历史的进步,也记录了祖国的变化与强大,书中变化的是人,不变的是对祖国的热爱。
最后,也让我们祝贺“雪域雄鹰——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故事集”项目圆满收官。同时也感谢项目组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完成了《雪域雄鹰——口述杭州援藏25周年故事集》一书,将鱼米之乡与雪域高原相隔3800公里的深情得以全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