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成果特辑丨践之所学,行之其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11月10日下午,我院暑假社会实践成果分享会于恕园7-500座正式召开,特邀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晚秋老师及侯慧老师、黄俊尧老师出席本次分享会。
疫情防控——“网络模式知多少”
一“网”打尽队
深入杭州特色社区,与网格员、书记、居民等群体进行交流,探寻在抗击疫情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赓续党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赴全国“党员访谈”小分队
与老党员进行一对一访谈,倾听党员故事,感悟优秀党员精神,激励青年一代扬理想之帆,圆中华之梦。
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助力疫情防控之战
汪汪协同战“疫”队
走进太炎社区进行实地考察,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探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公众参与问题,信息引领,社区智治。
潮鸣街道社区智治小分队
前往杭州潮鸣街道,了解并寻找,数字驾驶舱“五朵云”的治理逻辑体系,为其他地区探索创新大数据背景下的社区智治新路径提供经验。
在四支队伍分享完毕后,侯慧老师对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报告进行了简要点评。在肯定各位成员对活动的热情和兴趣的同时,她对各个小组的优点进行了表扬,并结合各队伍的汇报情况,提出社会实践应突出主题特色与个体感受,且应根据实践调研情况总结、分析相应可行性对策等建议。
探移民安置,促城乡融合
赴云和“下山移民安置社区”小分队亲赴云和县大坪社区,实地探求异地搬迁工作,实施效果与建设困境,寻找促进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的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三尺讲台存日月,夏日故事聚“莹光”
莹光支教小分队赴杭州临平区、余杭区、西湖区、萧山区等4地开展暑期支教,将课程与建党背景相融合,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同时更为他们孤独的内心点燃一束“莹莹”星火。
寻杭味印记,传红巷薪火
“启浪”宣讲团
探访杭州红色地标,回望风雨飘摇的年代里,那感人肺腑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怀,“阳光”传递温暖,“帮扶”助力成长。
余杭阳光帮扶小队
走进托管机构,开展课业辅导,拟定科学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帮扶服务,为接受托管的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助其阳光成长。
黄俊尧老师基于汇报情况对以上四支队伍进行了点评。他特别指出,各个团队应从社会实践对自己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对学术的意义这三个角度来回顾成果。此外,他不仅点明在选题方面应明确对概念的界定,还特别强调了现场演说和提炼关键词的重要性。
关爱小候鸟——打造暑假夏令营
顾疆卉同学参与公益暑期夏令营志愿服务,辅导小侯鸟学习,开展相关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真切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普及四史教育,散落满天星光。陈宛晓同学通过线上志愿活动,调查“四史”教育,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深入认识青年一代应学四史,丰羽翼进而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而奋斗。
追随先辈脚步,感受红色记忆,戚骕羽同学开展五合一“红色研学”专项活动。游红船,访党员,感受红色记忆,传承红船精神。
分享会的最后,由卢晚秋老师进行了最后的点评和并作出总结发言。在点评环节中,她认可了三位同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完整性,指出活动尚存在自主性不足、未发挥专业优势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在之后的发言中,她首先表扬了我院学子沉稳冷静的台风,并对我院暑期实践的成果给予肯定。其次,她提出应发挥所学,将实践内容与学科挂钩,应“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并增加人文情怀,以人为本,契合人民需求等三点要求。最后,卢晚秋书记为我院学子送上了生活与学习方面的真诚祝福。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本次暑假实践活动已悄然落幕,感谢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辛苦付出的老师们、同学们。作为时代新青年,我们一定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谋发展,开拓进取创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