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征实共行丨“后”积薄发,“营”在未来——杭师大公管学院赴后营小分队
自“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来,数字赋能乡村建设已成一大时代发展趋势,而我国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中,始终遵循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方针,强调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数字化究竟改变了乡村的什么、又是如何改变的,杭师大公管学院赴后营小分队通过对后营村的深入探访,逐步寻觅到了答案。
一、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
打造数字乡村,从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为始。步入后营村文化礼堂,偌大的数字显示屏将各类村务透明呈现。在与村委会财务部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如今后营村的乡村治理正在以数字化、精确化稳步推行,除了直观的数字大屏,数字乡村平台也可实现服务与信息精准下达到户。无论是覆盖全村范围的监控,还是村内水库与池塘区域建立的数字行为识别系统,都彰显着后营村数字建设取得的系列成就,以及其对村庄数字化与智慧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加强村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打造数字乡村,由加强村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为进。提升村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的要求,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点。对此,村委会设置了数字村官,专门负责村内数字化治理事宜。但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发现,虽然后营村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善、村庄数字化治理程度较高,但大部分普通村民仍然缺乏一定的数字资源使用意识,具备较高数字媒介素养的先进村民只是一少部分。未来的后营,还应积极鼓励村民参与数字技能培训,以人为本,真正让广大农民更好地享受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
三、挖掘新业态、新模式潜力
打造数字乡村,以挖掘新业态、新模式潜力为进。在乡村旅游产业风生水起之时,后营村巧借政策东风,依靠数字赋能积极发展民宿产业与彩洋牧业。打造民宿大脑,清晰显示游客入住率,依靠数字化客户端串联商户与村委会;建设数字牧场,通过耳标自动分析羊的生产状况。在后营村的数字化建设中,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也变成了新农资。尽管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后营村的游客有所减少,但乡村振兴的潜能已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被激活,具备创新活力的后营依然未来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坚持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定能创造更丰富、更强劲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