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链式培养、实践育人,社工专业深耕老年服务 ——我院社会工作系师生赴老年公寓开展系列实务活动
3月11日,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团队分别走进杭州金色年华退休生活社区和金秋钱塘老年公寓,开展老年服务需求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三、大二本科生分组策划实施,在研究生督导、本专业郑蓉老师、张祥晶老师以及机构督导的“多重护航”下,以“链式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实践育人成效,探索校社协同服务新路径。
链式培养:本研协同,分层赋能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链式人才培养”的特色实践,本次活动采用“研究生督导-本科生团队”双轨协作模式。金色年华学生团队聚焦需求调研主题,独立完成活动设计、问卷编制与现场执行;金秋钱塘学生团队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教学”服务,一对一辅导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两组活动虽主题各异,但均以研究生督导为技术纽带,通过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通,实现实践能力的阶梯式提升。
多重督导:三维支撑,专业护航
为确保实践质量,活动构建了“学术+实务+在地”三重督导体系。研究生督导扎根现场,从服务技巧到应急处理全程跟进;两位老师从理论层面把关方案设计,确保活动逻辑与社工价值观契合;机构督导(社区工作人员)结合养老机构实际需求,对互动形式提出本土化建议。三方督导各司其职,形成“理论指导-技术支撑-实践反馈”的闭环支持网络。
在需求调研部分,三重督导的协同效应尤为显著:研究生督导带领本科生学习非结构化访谈技巧,两位老师指导问卷设计具体细节,机构督导则从老人日常行为模式出发,帮助识别隐性需求。例如,通过观察老人参与“椅子瑜伽”时的身体协调性,团队初步评估其运动能力,为后续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
实践现场:需求为本,暖心服务
金色年华活动现场,趣味游戏与深度访谈交织,老人们在手势游戏中开怀大笑,社工学子通过面对面访谈挖掘出老人们的实际需求;金秋钱塘教室内,学生们耐心演示手机操作,一对一教学帮助老人解决“数字难题”。活动现场,满怀热情的社工学子与老人亲切互动,指导老师与研究生督导穿梭其间实时指导,机构工作人员协助调节节奏,形成多维度服务场景。
育人创新:扎根实务,服务社会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以“链式人才培养”与“多重督导”机制为核心,构建“理论学习-实务训练-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通过系统化设计分层实践项目、精细化匹配督导资源,学院着力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学生在真实服务场景中锤炼专业能力,在多元协同中深化职业认同。
“链式人才培养”通过本研协同、梯度进阶的模式,形成“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成长路径。本科生在独立策划与执行中夯实基础技能,研究生通过督导角色提升专业领导力,不同阶段学生依托项目共享经验、互学共进,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突破。而“多重督导”体系融合学术指导、技术支撑与在地智慧,构建起“理论赋能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确保专业服务既符合学术规范,又贴近实际需求。后续社工学子们将在此次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本研协同设计,通过分层实践项目与多重督导机制,开展系列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未来,社工专业将持续深化“校-社-研”协同机制,拓展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实践领域,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不断优化“链式+督导”模式,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输送兼具人文关怀与实践智慧的专业人才,让社工教育的温度与力量浸润更多社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