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举办第八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

来源 : 综合办     作者 : 综合办     时间 : 2025-10-14

2025年10月12日,“第八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在我校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安徽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14所长三角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的领导干部共60余人参会。

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毛丹教授,东南大学王宁教授,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党委领导陈娟,苏州市吴江区社科联副主席顾浩,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小合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与主旨演讲由我院王小章教授主持。

王小合院长在致辞中向参与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也是所有学者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肩负重要使命,中国社会学应继续发扬费孝通先生“从实求知”“志在富民”的传统,扎根基层实践,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

图片1

毛丹教授代表浙江省社会学会,基于浙江社会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他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是重整学科意识,二是树立学科目标,三是学习长三角以及全国院校在新办学科中取得进展的宝贵经验,整合配置各方资源条件,为浙江乃至中国的社会学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2

周晓虹教授提出了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逻辑与路径。他指出,中国社会学的重建逻辑,在于国家形塑、社会需求和西方影响的三重套叠。面向未来,中国社会学应超越现有的实然逻辑,致力于构建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自主知识体系,通过“将传统带回社会学”,为实现学科的主体性发展开辟应然方向。

图片3

王宁教授从“感性社区”的视角剖析了网购盛行背景下社区商业的存续逻辑。社区商业之所以得以存续,在于其通过具身感触、具身在场、隐形边界与情感联结等特性,构建了线上购物无法替代的感性生活场景,强化了居民的社区认同与归属感。“感性社会学”或“体验社会学”或可成为社区与消费实践研究的新方向。

图片4

复旦大学周怡教授以“意识形态、传统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路径,源于国家意识形态与儒家传统文化的深层结合对社会行动与发展选择的持续塑造。在“东亚模式”的框架之下,中国通过强政府主导和渐进式改革,实现了四个阶段的现代化发展,每一阶段的政策实践与市场转型,均体现了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支撑。

图片5

上海大学张敦福教授从微观的“附近”出发,审视中国饮品从开水、茶水到瓶装水的急剧变迁。这一变迁不仅是消费习惯的改变,更深刻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便利性追求、代际差异与商业资本推动下的社会逻辑转变。瓶装水产业的快速扩张带来的严峻环境后果,最终暴露出其发展路径在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不可持续性。

图片6

杭州师范大学张兆曙教授深入剖析了县域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富民的内在逻辑。行政主导的“产业形成体制”虽能快速打造规模产业,却未必能真正实现富民目标。推动相关产业从初级生产的低阶化向产业链延伸的高阶化升级,农户从生产者转变为多业态、多领域的参与者,通过市场与产业协同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富民体系,方能实现产业富民。

图片7

下午,两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共同富裕与社会结构变迁”“民生福祉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相关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学者们从自身研究实际出发,探索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为学院和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8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225

投稿信箱:hsdxwzx@163.com   传真:0571-28865144

浙ICP备06031343号   版权所有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公管学院

公管青年

公管学院

公管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