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以智辅政新征程 为国献策新时代 ——公管学院教授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十五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公共管理学院迅速行动,组织专家学者深学细悟,将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澎湃动能。
聚焦国家战略,把脉时代命题
公管学院七位教授紧扣《建议》核心要义,结合学校“做深做实‘两篇大文章’”的战略部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保障、教育强国等关键领域,谈体会、谋思路,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杭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富教授在学习全会精神后分享了学习感悟。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作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基层治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四大领域,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和实践做法。围绕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浙江先行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及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我们将积极推动研究中心成果转化,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要点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案例和内容,让理论真正走进学习者的认知中。“十五五”时期,中心将深入解读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将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研究,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院长王小合教授聚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全会精神所强调的“稳步推进”,就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公共政策分析、社会风险评估与治理等学科专业知识,深入实际研究优化公共服务及治理机制,完善以服务质量与居民体验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确保公共资源投入的精准和高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在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弥合城乡、区域和群体间的差距。需要重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用数智化手段提升服务可及性,并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需求,确保制度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也要求公共治理人才必须深入一线,洞察现实痛点,将治理理论创新与公共服务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为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基贡献专业智慧。
党委书记陈凡研究员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为教育工作者坚守育人初心、奋进新征程注入澎湃动力。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议》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我们要深化理解践行这一战略,不断优化健全育人体系,聚力培养高质量管理人才,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人才支撑。
深耕民生福祉,彰显专业担当
行政管理系教授朱海龙认为,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石,正迎来从“有”到“好”的历史性转变。当前,我国已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退休人员养老金比2012年翻了一番。但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的勇气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应通过扩大覆盖范围、推动数智转型、强化系统集成、协调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等路径,多方发力,构建起稳固、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将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社保领域的应用,推动社保服务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升,让科技进步的成果真正转化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坚实保障。
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孙涛认为,全会对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卫生健康事业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和优质高效;要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健康服务与数据要素体系,提升健康产业创新力与整体竞争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定不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可及可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为实现全体人民健康共富、增进人民福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健康支撑。
健康管理系教授周驰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我们应立足公共管理的学科特色,深入探索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其治理机制。要增强数智技术对健康治理的赋能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系统开展健康政策研究与评估,完善以健康价值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机制,为卫生健康重点研究领域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我们将以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跨学科协同创新,努力建设高水平健康治理研究团队,力争产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展现公共管理学科的担当与作为。
社会工作系教授张祥晶谈到,“十五五”时期,围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人口根基这一核心任务,一是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厚植人口要素综合竞争力。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重点突出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等重点群体,同时为全人群提供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全链条的综合服务。二是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倡导积极的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生育津贴、育儿补贴、个税抵扣、托育服务补助等政策的综合作用,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三是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优化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体系;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凝聚奋进力量,书写时代答卷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公管学院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持续推动全会精神与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全院教师将以更扎实的学术研究回应重大时代命题,把理论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在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奋斗实践中,注入强劲的“公管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