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莹光精神】接力“莹光”精神,弘扬师德师风
“愿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鲁迅先生《热风》中提到的萤火虫精神。“莹”谐音“萤”,“莹光”中“莹”代指90后优秀乡村教师、杭师大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社会学院)2013届优秀学子陈莹丽。陈莹丽因病倒在讲台后,她的事迹受到省委书记车俊肯定批示,全国各大媒体集体点赞,陈莹丽也被评为浙江省师德楷模,入围“中国好人”。事迹传回母校后,师生围绕“我们的师范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精神;育人中我们老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风貌”展开大讨论、大反思,在感动中逐渐归纳、提炼出“莹光精神”:即莹光之于情怀,是一种小爱,但种子接力,足以传递仁爱的巨大能量;莹光之于岗位,是一份平凡的事业,但敬业担当,默默奉献,铸就师魂;莹光之于社会,是一种知行合一,行动为先,通过精彩实践,立德树人。一年多,围绕莹光接力,弘扬师德师风,学院师生精彩实践,奋发有为。
精神培土,发现身边陈莹丽式感人群像
“学高身正为师范,品德端嘉为榜样”,学院党委在大讨论莹光精神之时,自我总结发现,莹光精神早有传承,学院教师结合学科优势与研究特长,长期问道基层,已经产生了一批陈莹丽式的感人群像:有数十年如一日深入农村,致力于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与发展等基层治理创新研究的卢福营教授;有搜集大量农村一手资料,主持编纂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型《口述杭州》十卷本系列丛书项目的王光银教授;有热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礼仪传播的邓新文副教授;有带病坚持开展城郊留守儿童、残疾人企业调研工作的郑蓉副教授……而正是这种学院独有气质,有力支撑了学院的快速发展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不忘初心,“莹”光点亮我们前行的路
大爱传递与精神共鸣中,“莹光”支教将这颗“最美”种子接力传播。2017年9月至今,成立“莹光”支教小分队,为外来务工子女开展支教活动达5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2018年暑假,支教小分队一行还前往陈莹丽生前任教学校——温州乐清大荆镇镇安学校践行“莹光”精神。短短两周,小分队成员通过国学知识传授、古诗词积累竞赛等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理想信念和励志成长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美好品行。“即便教书时间不长,但她的工作日记中满满的都是班级和学生,她井井有条地罗列班级建设的想法,有序地排列着计划要做的事。”在翻看陈莹丽办公室的工作日记和手账本后,“莹光”支教小分队成员姚昕钰感慨道。临别时,镇安学校校长金峰欣慰道:“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积极学习、文明礼貌的‘最美教师’陈莹丽的影子。”
如今,同为90后,陈莹丽的学弟学妹们正用自己的青春践行着永不消逝的“莹光”,他们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200多本童书全部投放到阳光教育机构公益图书室。而作为毕业生的张诗婷,则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建南安县任教。
立德树人,在“教授迎新”中传承和弘扬师德师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院还将学习、践行、传承“莹光”精神与加强未来师范生教育、师德师风相结合,不断深化和扩展“莹光精神”的育人内涵。为助力新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2017年9月学院启动“教授迎新”主题活动,半年间就面向新生开展了15场以专题讲座和一系列专业导引、思想工作坊、学术沙龙等为形式的活动。2018年,又推出了“1+10”教授带徒制。借助“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师生圆桌会、师生共赴基层等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对新生进行“导学”“导向”“导行”。大一学生谢雨欣说:“期待了很久的导师交流会果然受益良多,我乐在其中,亦推动我向着理想中的自己大步前行!”全院教授、副教授参与度达100%,活动覆盖新生100%,形成了师生共享、政社独有的立德树人新局面。
不忘初心中坚定心中小爱,立德树人中传扬师德大爱。“莹光”不息,精神不止。